旗下产业: A产业/ A实习/ A计划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010-5367 2995
首页 > 热门文章 > 产品经理 > 资深产品经理:豆瓣、知乎、贴吧用户心理分析

资深产品经理:豆瓣、知乎、贴吧用户心理分析

时间:2018-03-22来源:www.aaa-cg.com.cn点击量:作者:辛宇轩
时间:2018-03-22点击量:作者:辛宇轩

在分析心理之前先说说产品体验。

  • 对于豆瓣:文青的聚集地,一般我平时看电影和买书之前我会先上豆瓣看下评分和大家的评价,便于区别内容质量。
  • 对于知乎:当我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候我会上上面寻找答案,知乎的回答大多数属于高质量靠谱的。
  • 贴吧的话:内容比较杂乱,人员鱼龙混杂,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比较少上贴吧。

你从这些产品中观察到了哪些用户心理,他们的表象是什么?

先说豆瓣、知乎、贴吧等社区类产品共通的几点用户心理:爱现心理,群体心理

表象:

爱现心理:作为一个内容产生的社区产品,大家为什么会想在上面发文章发帖子,因为想把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知道别人不道的东西发出来来获取别人的赞同,当赞同的人多了自己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满足感。这是社区类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点赞文化”

群体心理:三种社区类产品的用户定位现在其实已经比较清晰了。

比如豆瓣:定位在文艺青年,作为读书电影音乐感受分享的社区,为了体现自己对文化追求,他们会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电影的感受,音乐的感受,为他们评分,他们给自己贴上标签。

像知乎:定位在精英文化社区,里面是各种行业精英的聚集地,他们用自己的经验经历回答知乎上面的一些问题,在知乎上你总会觉得原来世界这么大,人可以这么牛,虽然其中有些可能是段子手,但是总体而言回答的内容比“各种知道”靠谱很多。

至于贴吧:定位在一种屌丝文化。你可以看到贴吧上有各种非主流信息,各种不良内容,因为贴吧信息刷新很快,好的贴吧需要吧主和管理来发现置顶,所以各个贴吧良莠不齐,浏览贴吧的用户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没有上面那两个产品的高。又比如:李毅吧—好像就是屌丝文化的代名词一样。

再说一下三个社区各自比较典型的用户心理:

知乎的幸存者偏差:简单来说就是意见领袖的答案可以获得很多赞同从而排在前面,但是意见领袖往往是处于阶层和掌握的资源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导致他们的答案和真实社会有一定脱节,具有局限性。

来源知乎答案

表象:比如时尚类的,时尚思南,宋世泊,他们以男装搭配在知乎上作为意见领袖。我也觉得他们发的搭配和合适很好看。但更多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像他们发的那样穿多少会有一种和自己身份不搭的感觉。

贴吧的攻击心理:就是贴吧的用户很爱爆吧,因为某一件事情就聚集在一起,然后去攻击其他贴吧,利用软件或者自己刷贴,造成其他贴吧不能正常运作。

表象:以前好像比较出名的是李毅吧vs李宇春吧,彼此价值观不一样,然后就开始进行各种互相攻击。大家在破坏社区规则,发泄不满,但却感觉自己像在做正确的事情。

豆瓣的从众心理:豆瓣读书那些,底下有评论什么的,大家评论得一致了,你也会先入为主认为这书就是这样。

表象:每个人都标榜自己的书评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多多少少都有一种从众心理。比如有些鸡汤文的书写得其实也不错,是作者真实经历,但是读者可能会看都没看直接否定鸡汤文。

问题2:针对爱现心理做的最经典的功能就是:点赞!!!

只有别人的赞同才能充分激发用户的爱现心理。

针对群体心理做的额外功能就是:用户权限,各种等级

比如贴吧的管理员和各种炫酷的自起名字等级,只有这个群体资历深的,对这个群体,这种文化有充分认同感,才可以做管理员,掌握各种删帖,禁言,拉小黑屋的特权,他自然而然也会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剔除其中不和谐因素。而你在这个群体混久了,才可以获得各种炫酷的高级称谓,这是种个人和群体文化的相互促进。

针对攻击心理的功能就是:各种发帖的限制

贴吧增加了发帖难度,各种验证,二维码,发帖时间间隔,从而减少爆吧事件的发生,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摘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预约申请免费试听课

填写下面表单即可预约申请免费试听!怕钱不够?可先就业挣钱后再付学费! 怕学不会?助教全程陪读,随时解惑!担心就业?一地学习,可推荐就业!

©2007-2021/北京漫动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34770号

©2007-2022/ www.aaa-cg.com.cn 北京漫动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京ICP备12034770号 监督电话:010-53672995 邮箱:bjaaa@aaaedu.cc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704号

网站地图